记者探访泉州司法强制隔离戒毒所:拯救与新生
来源:福建长安网 时间:2019-07-16 16:12

  个别抽“大烟 ”的瘾君子已经“飘”走了,毒友们私下里将海洛因称之为“大烟”,而毒友不治身亡叫做“飘走”,意思是死者像个幽灵,随着“大烟”飘然远去。

  在海洛因的摧残下,一群普通人变成了瘾君子,他们的世界里只有毒品、淫乱、疾病和死亡。空洞迷茫的眼神,瘦骨嶙峋的皮囊,歇斯底里的哀嚎,不时发出异味的身体,他们曾经是一具具这样的行尸走肉。

  为了不让他们“飘走”,而且让他们彻底戒掉毒瘾,获得新生,福建省泉州司法强制隔离戒毒所的领导和民警们费尽心机,帮助他们慢慢恢复人的样子,校正他们扭曲的心灵,并让他们回归社会,获得新生。

  ——作者题记 

  上篇 拯救 

  在时间的叉路口,每年数百名瘾君子被送进了泉州司法强制隔离戒毒所(以下简称泉州戒毒所)强制戒毒。高墙,铁网,阻断了他们的吸毒生涯。他们的身份也从吸毒人员转变成戒毒人员。吸毒,只能一步步走向死亡,而戒毒意味着重生,意味着人生无限发展的可能性。一群头顶警徽的民警,在他们戒毒的日子里,始终陪伴着他们,带他们上课、出操、接受技能培训,进行各种康复训练,开展心理咨询,在他们生病时还监督他们吃药。很多戒毒人员在离开戒毒所时,由衷地感觉到,这些表面严肃、内心火热的民警,对待他们始终是如父如兄,付出了外人无法知晓的心血与代价。

  毒品将他们从普通人变成“瘾君子”,而泉州戒毒所的民警要将他们从“瘾君子”变成人,拯救那一颗颗濒临死去的灵魂,帮助他们戒掉毒瘾,树立信心,重新做人。“说句不是很好听的话,我们很多民警照顾自已的父母,还没照顾到他们那样好,自己的父母生病了,民警不可能天天陪伴在身边。而一个戒毒人员生病了,每天却有9个民警轮流值班陪伴和照顾"。泉州戒毒所所长杜心得说。“在通讯如此发达的时代,我们的民警,每天却有8小时甚至24小时的时间无法使用手机。因为按照司法部的规定,任何人不得将手机等通讯工具带入监所大院。如此用心地将心思放在戒毒工作上,是因为戒毒人员不只是“违法者”,还是“受害者”与“病人”。民警们头顶警徽,身负拯救戒毒人员的使命,拯救一个吸毒人员,等于挽救了一个家庭,付出再大的代价都是值得的。”杜心得所长语音铿锵 。

  泉州戒毒所的实地回访和跟踪调查的数据表明,多年以来,该所的戒毒人员在所里戒毒2年并回归社会之后,吸食新型毒品的戒断率达到百分之七十左右。这是一个很不容易的数据,这数据的背后有戒毒人员的严格自律,更有戒毒所民警们的心血和奉献。

 

  最后的告别 

  让小曾恢复了人性与自律 

  小曾是惠安人,今年34岁。是个“干过大事”的人,朋友因为争风吃醋打死人后,他开着车接朋友逃离现场。朋友判了死缓,他为他的义气换来了4年的牢狱之灾。出狱之后,人见人嫌,他又吸上了毒品,老母亲患上糖尿病,他不管不顾,只是一次次向父亲伸手要钱买毒,然后避开父母的视线悄悄吸毒。几个月过后,父亲发现他精神萎靡,畏寒眩晕,还经常打呵欠,恶心呕吐。在父亲的逼问下,小曾向父亲承认了自己吸毒的事实。父亲顿时泪如雨下,几乎要气晕。

  小曾是个自由散漫惯了的人,进入戒毒所之后,他发现吃饭、睡觉、劳动、做操、打太极、跳拍胸舞、洗澡、唱歌,理发甚至刮胡子的时间都是规定得好好的,除了戒毒人员、民警,他只能看到高墙、蓝天、白云、太阳和月亮。小曾那时可没有看蓝天白云的心思,他那时只想把自己一头撞死,但又担心自已没了之后,重病缠身的母亲会活活气死。小曾决定为了母亲继续活下去,但他却不打算遵守所里的纪律与规定。顶撞民警,与室友打架,是他的拿手好戏。

  面对这种情况,大队民警并没有嫌弃小曾,而是不离不弃,处处关心,经常找他谈心,做他的思想工作,并悄悄动员他的父亲来探访他,希望通过亲情帮教的力量让他树立戒毒信心,走出心灵阴影。但收效不是很大,小曾仍沉浸在自暴自弃、自怨自艾的世界里不可自拨,还会顶撞民警,与室友一言不合,还会扬起拳头。

  2016年1月13日,也就是小曾入所后一个多月的一天。小曾的父亲来了,还带着母亲的病危通知书。原来,本来就患有糖尿病长期靠药物控制治疗的曾母由于自己儿子不争气,染上了毒瘾而伤心欲绝,从而引发了多种急性并发症,人已经奄奄一息。医院下发了病危通知书,但她选择放弃治疗,不顾家人劝说,坚决回到了老家的古厝,除了希望能见到儿子最后一面,她已经没了别的念想。

  杜心得所长得知消息后说,“我们是共产党人,是重情理的,应该满足曾母最后的愿望。母亲的远行,是一个男人心灵成长最大的代价,希望小曾经过这件事,心智可以更加健全和成熟起来”。第二天一早,大队民警驱车带小曾回家。刚走进古厝,想到这是自己与母亲最后在一起的时光,小曾就跪倒在母亲的床头,抱头痛哭,一直在责怪自已,说是他害了自己的母亲,母亲流着泪,拉着他的手,不停地嘱咐他,在戒毒所里要听干部的话,要戒掉毒品,好好做人,这样她才能安心离去。小曾用颤抖的手去擦母亲的泪水,母亲的泪水却流个不停。小曾抽泣着说,妈妈我爱您,我会用戒掉毒品的行为证明对您的的爱。曾母微笑着点点头,紧紧地握着小曾的手。

  令小曾终生难忘的一幕突然出现,小曾所在大队的大队长突然喊了一声立正,带着另外3名民警齐刷刷向曾母敬了一个礼,他们朗声说道,我们一定管好、督促好小曾,坚决帮助小曾戒掉毒瘾……时间和世界仿佛在那一刻停止,曾母静静地看着民警们,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小曾顿时意识到,这是民警们给他母亲最高的礼遇,这是一群至情至善的人,而自己曾经不止一次地顶撞过他们……民警们很快地离开了曾母的房间,留给了小曾和他母亲最后3个小时相聚的时间。小曾拉着母亲的手,一起回顾母子共度的三十来年的时光,他做过的傻事、好事……

  回到所里没几天,小曾就接到家里传来母亲去世的消息。小曾伫立在院区的窗下,默默无言,泪水一滴又一滴地滑落。民警站在他身后安慰说,如果死后无知,老人家就摆脱躯体上的痛苦了。小曾闪着泪光说,如果死后有知呢?民警说,如果死后有知,她一定希望你能戒掉毒瘾重新做人。

  从此之后,小曾就像变了一个人一样,戒毒所里的每项规定都模范遵守,所里有什么活都争着干,主题班会里踊跃发言,说的最多的话是,所里的干部象父兄一样关心我们,我们不好好悔改真的是对不起天地良心。

 

  瘾君子成了戒毒宣传大使 

  远离毒品就是远离地狱 

  老艾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大学毕业生,在泉州某中学任教,因教学突出,当上了教导主任。2014年1O月3日,他受邀参加朋友的生日聚会,他的朋友拿出一包白色晶体状的东西对他说,这可是好东西,又能解酒,又能提神,来试几口吧,他已喝得七八成,他鬼使神差地拿起吸管尝了几口,果然醉意全消,他精神亢奋起来。从此毒品像魔鬼一样占据了他的全部生活。他再也无心上班。什么 理想抱负,什么亲情与责任,全被他置之不理。

  为了支付高昂的毒资,他花光了积蓄,变卖了小轿车,还欠了20多万的巨额高利贷,最后去骗取每一个亲朋好友的钱用于吸毒。他的妻子发现他成了一个人不像人,鬼不像鬼的瘾君子之后,带着孩子回了娘家,并以最快的速度和他离了婚。

  老艾随后被送进了泉州戒毒所,他很快就得到了自已被开除公职的文件。失去了娇妻幼子和人民教师的教鞭,老艾跌进自己心灵的地狱,整个人完全垮下来。他整天只想躺在床上胡思乱想,甚至有一了百了的想法与冲动。平日里根本就不服从管理。

  大队民警将此情况向杜心得所长作了汇报。杜心得所长在自己值班的时侯,找老艾谈心,问过老艾的身体状况之后,杜心得所长问,你的大学毕业证书还在吗?老艾满心疑惑,说,在呀。杜心得所长又问,教师资格证还在吗?老艾说,在呀。杜心得所长望着老艾,目光炯炯地一说,既然都在,你还有明天,光辉灿烂的明天。老艾笑了说,怎么可能?杜心得所长说,你回公立学校任教已不大可能,但很多培训学校还是需要你这种人才的。是呀,是呀。老艾笑了,露出了8颗发黄的牙齿。这次谈话之后,老艾仿佛变了一个人,有几次在梦里都要笑出声来。他很快成了模范戒毒学员,还通过民警帮忙,买来《高等数学》,一到休息时间,就不停地做数学题。他说,怕自已长期不动脑,小脑会部分萎缩,就干不了教师这一行了。室友觉得他能做高数题,简直就是身边的大神,对他都有点膜拜了。

  老艾曾是教坛老将,口才好,记忆力好,思维敏捷。大队民警就让他去担任戒毒宣传大使,老艾愉快地答应了。老艾去多所中学演讲, 讲吸毒之后的沉沦、到处骗钱买毒的可悲与可耻,讲儿子与他分别时扯着他的衣角撕心裂肺的痛哭,每讲一次,他要在台上情不自禁地 落泪好几次,他希望用他的血泪史,去阻止每一个青少年吸毒的念想。他演讲往往以“孩子们,远离毒品就是远离地狱“作为结束语,赢得掌声无数。

  大张30岁,受过高等教育,吸毒前曾是福州的一个老板。进入泉州戒毒所之后,公司很快垮掉,一切清零。大张对民警说,我当过老板,因为创业胆战心惊过,也风光过。如今穷得一贫如洗,以后怎么办呢?

  民警问,你说呢?大张说,除了迷茫还是迷茫。大张在戒毒所的表现也很迷茫,经常不服管教,还与室友没来由地吵架。民警找他谈心了,你以前是怎么当上老板的?大张说,自己是穷N代,自已是白手起家的。民警问白手起家是怎么起来的?大张笑了,搞销售厉害呗。民警又问,怎么个厉害法?大张说,干第一个月的业绩就达到干了3年业务员的业绩,6个月过后,就领跑整个公司的业绩。于是民警说,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出去以后,大不了再从销售员干起,从头再来!大张连连说是。他不再迷茫,从此认真自律,严守各项纪律。

  时间是一条缓缓流动的河流,小曾老艾大张们天天洗心革面,心灵不断成长的时候,背后是泉州戒毒所持之以恒抓好各项戒毒措施的落实和民警们默默地付出。

 

  一是严格落实司法部制定的全国统一戒毒模式,积极推进四期四区和五大中心建设,即设置生理脱毒期、教育适应期、康复巩固期、回归指导区等四期四区,建设戒毒医疗中心、教育矫正中心、心理矫治中心、康复训练中心和诊断评估中心。从入所到出所的严格要求、严格训练管理,特别是通过对戒毒人员日常的准军事化管理,让他们养成良好地习惯,提高戒毒信心和抗复吸的毅力。

  二是认真开展康复训练。由于长期吸毒,不少戒毒人员都患有高血压、心理异常、甲肝、乙肝、心血管等疾病,长期面黄肌瘦,身体免疫力低下。为改变戒毒人员体质,重塑戒毒信心,泉州戒毒所在戒毒人员中开展3+X康复训练活动(广播操、八段锦、太极拳和拍胸舞),并购置康复训练器材,开展运动戒毒。由于生活规律,坚持锻炼,这些戒毒人员两年来都会胖上10多斤,一个个面色红润。

  三是重构戒毒人员美丽心灵。在戒毒所里每个大队都设置了图书室,亲情电话角,远程视频探访平台。心理健康咨询、亲情电话、与亲人视频交流在这里成为常态。同时戒毒人员定期开展劳动康复训练,不但可以掌握劳动技能、获得劳动报酬,而且能够取得职业技能证书,为出所就业提供资金支持和谋生技能。戒毒励志标语随处可见,让每个戒毒人员感受到教师般的爱意,亲人般的关怀。戒毒人员入所后,一旦出现突发疾病,戒毒人员可以通过“绿色通道”马上送到泉州市区的大医院较快地就诊。这种医疗待遇,是所里民警自己也享受不到的。戒毒人员生病了,民警还每天监督服药并作好记录。戒毒人员住院了,一定会有民警轮流看护。民警自己的亲人生病,民警却无法时时陪伴左右。杜心得所长说,我们头顶警徽,是用对党和人民的热爱作燃料,前行在伟大的戒毒事业中,实践了习总书记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奋斗目标”的谆谆教诲。

  光荣的桂冠从来都是用荆棘织成的,泉州戒毒所自2008年以来,场所已实现连续11年安全无事故,2014年4月和2017年7月被中共泉州市委、泉州市人民政府表彰为2011—2013年度、2014—2016年度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全所各级荣获地(厅)级以上表彰21次,6人荣获部级表彰,11人荣立个人三等功,54人次获地(厅)级以上表彰。

 

  下篇 新生 

  他们的心里话: 

  过去已死,未来已来 

  从戒毒所走出来,民警们父兄般的关怀,给戒毒人员未来的人生道路上带来一束强光 。“我将用行动赢得尊严,用信念拥抱新生,回归社会,开启明天。珍爱生命,远离毒品,阳光生活,做一个充满正能量的人,情操高尚的人,对社会有用的人。当数百名戒毒所人员集体背诵出所誓言的时侯,一个个语音铿锵,神情坚定,仿佛空气都为之颤动,观者无不为之动容。这是今天与昨天的割裂,这是今天对明天的许诺,这是戒毒人员对生命与未来的宣誓。

  2017年8月10日早饭前,小曾与数百名戒毒人员集体背诵上述出所宣誓词。这是让小曾刻骨铭怀的两年,小曾明白,出所那一天 的集体宣誓对于他来说是最后一次,但誓词的内容是要永远刻在自己心里的,并且要说到做到。

  小曾很快在县城里开了一家房产中介所,虽然只有三十来平方米,但因为所里提供的房产信息丰富、准确,服务热情周到,他每个月也有了近万元的收入。他将4年的牢狱和2年的强制戒毒经历一五一十地告诉了自己的女友,女友并没有嫌弃他。女友觉得他温柔体贴 ,有家庭观念和亊业心。去年12月28日,两人高高兴地去领了结婚证书。

  小曾意识到,母亲去世了,父亲已逐渐衰老,这个家需要他撑下去。他开始了严格的自律生活,过去所谓“毒友”,他从不去联系,也从不去打听,只顾着自已做正经的小生意。接照规定小曾离开戒毒所后,三年内需要到户籍所在地的司法所参加社区康复,现在已经是第二年了。小曾笑着说,三年结束之后,他就用不着去“尿检”了。

  小曾的妻子是个开心果,一说话就会笑,她说,虽然小曾很自律,但她也会盯着小曾,不让他去碰毒。小曾说,他妻子是他人生 前行的拐杖。

  泉州戒毒所的民警也没有忘记小曾,在他解除后不时地打电话回访他,关心他的思想动态。在一次的电话联系时,小曾告诉民警,说他已经和毒品绝缘了,他的心挺大的,事业不会仅限于开一家房产中介。民警跟他说,要脚踏实地。小曾笑笑说,是,要脚踏实地。

  今年年初,大张离开了泉州戒毒所,他在一家家具公司干起了销售。他认为如今的生意离不开网络,他每天的朋友圈除了发一些励志的心灵鸡汤外,就是他公司的商品。他坚持每晚用微信问候新老客户,大张说,人在夜晚的时候,心灵最为脆弱,需要他人的安 慰。而他当年刚吸毒的时侯,也是他最为脆弱也没有人安慰的时侯。“我站在市场第一线打拼,更加明白了做一个充满正能量的人,做 一个情趣高尚的人之于个人、家庭和社会的重要意义。”大张的月收入已有两万左右,他说积累到一定资金的时候,他还要重新创业当老板。

  老艾的那本高等数学中的习题已被他做完了,他又开始写散文,写的最多的是痛定思痛,真正戒掉毒瘾,重新生活。想到自己还能 在培训学校重做教师,老艾在梦里都笑出声来。他说,过去己死,未来己来……

  根据泉州戒毒所的谈心活动,所里的每一个戒毒人员都表示自己会与毒品一刀两断,一是为了对得起戒毒所民警对自己的挽救;二是为了自己的家庭;三是为了不让自己“飘”走。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