翔安:司法服务不间断 纠纷化解线上办
来源:福建省司法厅 时间:2020-03-06 08:58

  福建长安网3月5日讯  为保障辖区企业平稳健康发展,翔安区司法局以现有法律顾问团专职法律顾问为依托,以向律师事务所、公证处购买公共法律服务为补充,通过整合律师、公证员、劳动仲裁员、人民调解员等法律服务资源,设立一个专业的公共法律顾问团——“翔安区疫情防控公共法律服务顾问团”。

  一手抓疫情防控工作,一手推行便捷优质高效法律服务,助力辖区企业复工复产。此次,翔安区率先在全市及各区开通疫情防控应急公共法律服务直通车,为受疫情影响企业及时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务,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自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以来,翔安区司法局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各级疫情防控决策部署,同时立足部门职能,坚持线上线下同步推进普法宣传、特殊人群监管和法律服务等工作,为依法防控疫情、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法治力量。

  坚持假期无休 法律服务不“打烊” 

  “你们有上班吗?我可以去提交申请法律援助的相关材料吗?”2月初,外来务工人员钟某忐忑不安地打电话向马巷司法所“打听”,得到的是“请来,并做好个人安全防护”的暖心回复。

  原来,去年11月,钟某的女儿在交通事故中受伤,与肇事货车司机协商赔偿无果,又不懂如何通过法院起诉,过年也没回老家与家人团聚。司法所工作人员了解后认为钟某基本符合申请法律援助的条件。2月初,钟某将申请法律援助的材料提交给辖区司法所。为了减少疫情期间见面申请案件的风险,司法所工作人员帮助钟某通过“厦门法律援助援务通”申请法律援助。2月11日,区法律援助中心工作人员及时为这一案件进行网上初审并受理。这成了翔安区首个通过微信小程序申请法律援助成功的案件。

  “我现在在老家出不去,之前约好的调解怎么办?我工钱还没拿到。”疫情期间,大嶝司法所工作人员小陈就接到胡某某的来电。去年,胡某某在大嶝务工时与大嶝居民蔡某某就工作天数与薪资数额产生纠纷,当时约好过年后一起到司法所现场调解,没想到被疫情耽误了返厦的脚步。司法所工作人员安抚了当事人情绪后,主动添加双方当事人的微信,通过电话沟通,蔡某某当天便用支付宝转账的方式支付给胡某某1500元的薪酬。

  在疫情防控期间, 翔安区司法局成立“翔安区线上法律服务团队”,并打出了“法律服务不打烊、为民服务不断档”的口号。每日上午9时到晚上9时,司法工作人员为居民提供线上公益性法律咨询服务。同时,辖区内大嶝、马巷、新店、新圩、内厝等司法所对年前受理的农民工讨薪等纠纷案件进行梳理,分类处理,与当事人做好沟通工作,并统筹工作人员、村居法律顾问做好法律服务,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解答群众法律问题,确保打通疫情防控期间法律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依法防控不松懈 法援服务不打折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岗位就是阵地。为了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指示精神,按照市、区司法局的工作要求,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最紧迫最重要的政治任务来落实。翔安区司法局结合实际,制定《翔安区法援中心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实施方案》,明确疫情防控期间,推行法律援助“不见面审批”,中心暂停窗口现场服务,建议市民办理法援事项采取网上办、掌上办、邮寄办、预约办等办法办理。

  同时,通过区司法局 “翔安区谁执法谁普法”微信公众号上及时发布《关于暂停办事窗口现场服务实施“不见面审批”的通告》《致居民朋友的一封信》《线上法律服务团成员名单及联系方式》,将疫情防控期间相关劳动关系法律问题解答等列入《防疫普法》加大宣传。

  虽然战疫形势严峻,但法援服务不打折。马巷镇企业众多,辖内有近7000栋出租房,原有外来务工人员15万余人,占常住人口的近一半,复工复产的推进,必然会带来一波又一波返岗的人潮。“当时社区都实行封村的举措,严格限制外来人员的进入,势必会产生大量矛盾和摩擦,加之目前又值胡萝卜收获的季节,受疫情的影响,许多合同无法按时履行,辖区维稳压力空前增加。”翔安区司法局相关负责人透露,司法工作人员对疫情防控期间辖区的矛盾纠纷形势展开研判、分析,充分利用调解员、纠纷信息员来自基层、深入基层的特点和优势,开展“拉网式”排查,全面掌握矛盾纠纷隐患,及时将矛盾纠纷消除在萌芽状态,坚决做到“矛盾纠纷不出社区、镇”。同时,对一些涉疫情纠纷开辟绿色通道,优先受理涉疫情纠纷,切实提高涉疫情纠纷的处置效率,安抚当事人的情绪,做好稳控工作,并利用“马巷调解e家人”微信平台,实行日报制度,要求各社区每日上报纠纷处置情况,对重大、疑难矛盾纠纷及时上报,确保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辖区涉疫情纠纷情况。

  党员率先垂范 配合疫情防控宣传 

  “我是党员,我先上!”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翔安区司法局在做好法律服务的同时,党员干部带头上高速出口协助交通卫生防疫站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参与全区外来人员行踪和健康信息的电话摸排工作;为辖区企业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提供检查指导。这些都是司法工作人员抗击疫情的一个个缩影。《关于继续做好社区矫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等一份份文件的背后,是翔安区司法局将各项防疫工作落到实处的体现。全体司法人员用忙碌的身影,诠释着“司法蓝”对党忠诚、为民服务的满腔热情。

  “外出归来要在家隔离14天,并接受医务人员的体温测量……”几乎每天同一时间,马巷镇的大街小巷上空,都可以听到小喇叭的广播声。据翔安区司法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疫情防控初期,不少居民、外来务工人员不愿意配合基层干部排查,有的抱着侥幸心理串门聚会,给疫情防控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马巷司法所利用自身法制宣传的优势,主动配合镇党委、政府工作,出动宣传车在全镇进行宣传,通过“喇叭”进社区、进自然村、街道,提高群众卫生保健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引导群众齐心协力、众志成城做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营造良好的疫情防控氛围。

  牵头组建顾问团 提供公益法律服务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取得阶段性成果的背景下,在全面有序推进企业复工复产的同时,翔安区司法局打造各种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为辖区企业复工复产保驾护航。

  据介绍,翔安区司法局以现有法律顾问团专职法律顾问为依托,以向律师事务所、公证处购买公共法律服务为补充,通过整合律师、公证员、劳动仲裁员、人民调解员等法律服务资源,成立一个专业的公共法律顾问团——“翔安区疫情防控公共法律服务顾问团” (以下简称顾问团)。这是翔安区率先在全市各区中,开通疫情防控应急公共法律服务直通车,向辖区内受疫情影响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务。

  “辖区规模以上、限额以上企业受本次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引起的诉讼、仲裁,可以向我们提出申请,由‘顾问团’指派专业律师(原则上为联系该企业的临时法律顾问)担任诉讼、仲裁代理人。”翔安区司法局有关负责人说道,辖区受疫情影响急需法律服务的企业向该局提出申请后,“顾问团”将发挥各公共法律顾问的专业所长,通过结对帮扶的方式,为企业指定“一对一”的应急法律顾问。不仅如此,区司法局还牵头会同区法院、区检察院等司法机关,组建区域性法律服务“云平台”,让“顾问团”采取网上立案、提交材料、电子签章、视频对话、远程庭审等方式,为企业提供咨询、代书、出具法律意见书等服务。(厦门市委政法委)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